全球产业链生变,国产三文鱼跃进“海上粮仓”

全球产业链生变,国产三文鱼跃进“海上粮仓”

作为中高端海产品代表的三文鱼,是鲑科鱼类和虹鳟鱼类的商业称谓,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北部及欧洲、亚洲东北、美洲北部地区。近年来我国人均生活水平快速提升,不断扩张的中产阶级为三文鱼市场提供坚实的客群基础,也为三文鱼等高质量动物蛋白市场规模的增长提供持续动力。

根据全球主要三文鱼供应商美威(Mowi)发布的《三文鱼养殖产业手册》数据显示,全球养殖三文鱼收获量自 1999 年起开始超过野生捕捞,2020 年达到 265 万吨,较2019年增加了11万吨;全球主要消费市场养殖三文鱼交易量为233.10万吨。另有数据显示,全世界三文鱼养殖户每年平均需要向中国出口约10万吨三文鱼。

图片来源:Pixabay

不断扩大的需求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促使各国政府和渔民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中国养殖“三文鱼”主要为虹鳟及大西洋鲑鱼,近年来也在稳步推进。其中青海、甘肃等地的大型水库、高原湖泊以及库湾等地养殖的三倍体虹鳟在市场内有较好反响,年产量约20000吨,占国产淡水养殖鳟鱼的一半左右。

相比虹鳟鱼,大西洋鲑鱼被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是更加优质的三文鱼品种,但由于该品种养殖对水质、水温等自然环境限制明显,目前仅在挪威、智利、苏格兰、法罗群岛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因此,在养殖资源日益稀缺的背景下,对优质养殖水域资源的争夺将成为行业竞争的重要特征。

探索深远海绿色养殖

海是山东的优势所在,渔业是山东海洋经济的传统主导产业,从“猎捕”到“农牧”,山东正在绿色、智慧、多元融合的近浅海和深远海协调发展中探索。在黄海中部洼地的深层和底部,存在着一片5000亿立方米水质优良的水体,这里被称为“黄海冷水团”,覆盖海域面积13万平方公里;其温度、水质、溶氧量等指标非常适合冷水鱼类生长,是世界罕见的浅水层冷水团,也因此成为养殖三文鱼的绝佳环境。

与三文鱼养殖发达国家挪威和智利普遍采用的近岸峡湾养殖相比,黄海冷水团海域冬天水温相对较高,三文鱼养殖生长周期出鱼快;离岸120海里的深远海冷水团位置水质好,鱼患病几率小;同时还具有距消费市场近、人工及物流成本低等先天优势。

2015年,黄海冷水团三文鱼养殖项目在山东正式启动;2018年7月,由中国海洋大学设计,青岛武船重工有限公司、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探索建造的深远海养殖重汽全潜式智能网箱“深蓝1号”在青岛建成下水,30万尾三文鱼,包括大西洋鲑、虹鳟鱼等品种,被送入约5万立方米水体的箱体开始养殖,并成功实现三文鱼规模化度夏,年养鱼产量达到1500吨,产值超过1亿元。2019年1月,青岛西海岸新区国有资本与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推进冷水团三文鱼项目。

2020年8月,为探索发展深远海绿色养殖模式,发起“海洋攻势”,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项目获批,当年即成为青岛“着重抓好的10个涉海大项目”之一。据悉,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是目前国内唯一的深远海养殖试验区,担负着先行先试、突破关键环节和技术、发挥示范引领的重任。随着项目的落地落实落细,青岛正努力持续强化“国家级”深远海开发与保障能力,为建设国家“海上粮仓”贡献力量和方案。

2021年,“深蓝一号”在试验区内收获15万尾三文鱼成鱼,单鱼平均重量超4千克,品质超过欧盟出口标准,标志着我国首次深远海规模化养殖三文鱼取得成功。从作坊式养殖走向规模化养殖,从近海走向深远海,海洋装备逐步升级,“深蓝一号”配备了双层高分子渔网应对鲨鱼攻击,设计了能抗14级台风的钢结构网箱,同时设计采用了中国海洋大学发明的浮箱捕捞、网箱附着生物清除、鱼鳔补气等最新专利技术,并将由中国海洋大学首创的波浪能发电半潜平台提供绿色能源。

陆海接力深远海养成

天然的养殖环境先天决定了三文鱼的鲜,而陆基养殖三文鱼,同样是工业化水产养殖的尝试,也为深远海网箱养殖提供着保障,被国际海产养殖业界公认为未来海产养殖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冰鲜三文鱼只有8天的保鲜期,经过通关和长途运输,品质衰退且售价昂贵,工业化养殖基地的三文鱼品质均一性好,可实现产地直供,产品可根据流通领域客户需求,实现多种方式的供应,快速对接不同模式的供应链需求,非常适合目前国内快速拓展的工业化“新零售”供应链的发展诉求,共同拓展养殖海产品的市场份额。

图片来源:Unsplash

山东烟台地下水常年水温能保持在15度左右,适合大西洋鲑鱼的生长温度。位于山东烟台的鲑鱼养殖基地从2010年起,开始从挪威引进三文鱼鱼卵及世界先进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充分利用烟台独特的恒温地下冷海水资源,引进技术,建立了东北亚首家陆基工业化三文鱼养殖基地,实现大规格商品鱼的鲜活供应。2020年,青岛国信和东方海洋成立一家新的合资企业来运营该设施,在烟台自贸区烟台片区建立国信东方(烟台)循环水养殖基地。

陆基基地是深远海网箱养殖的前提保障,通过全流程配合运转,山东海产品养殖企业在高经济价值冷水鱼的“苗种引进中转+陆基工厂化养育+陆海接力深远海养成”的路径日趋成熟。2021年底,10万尾从冰岛引进繁育孵化并培育到一定规格的优质大西洋鲑苗种,国信东方(烟台)循环水养殖基地“发出”,安全抵达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安家”,完成“二次中转”,成活率达到国际高水准。

经过不断探索,陆海接力深远海养殖的“1个中央综合管理平台+多个分布式网箱”的集群式养殖模式,成功带动深远海高端养殖、苗种繁育、饲料、疫苗、加工仓储、销售、深远海新能源、高端海洋装备等业务,实现深远海绿色养殖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拓展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打破三文鱼依赖进口的瓶颈,为山东开辟海上养殖新疆域、建设更高质量的“海上粮仓”提供坚实保障。

相关数据

逆剑3D下载
外勤365在线登录

逆剑3D下载

⌚ 08-23 👁️‍🗨️ 6675
什么是分布式计算?
game365体育投注

什么是分布式计算?

⌚ 07-20 👁️‍🗨️ 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