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王朝的建立往往伴随着功臣的悲惨遭遇,这一点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刘邦成为皇帝后,自然而然也没能逃脱这一惨烈的命运。他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毫不犹豫地铲除了一批功臣,而在这些被他铲除的人中,异姓诸侯王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令人好奇的是,刘邦为何偏偏选择了这些外姓的诸侯王进行清洗?其根本原因在于,他相信同姓诸侯王会更为忠诚,而异姓诸侯王则有可能对自己的统治构成威胁。
樊哙,作为异姓的诸侯王之一,自然也逃不掉刘邦的暗算。值得注意的是,樊哙为刘邦夺取皇位提供了诸多帮助,他屡次救援了身陷险境的刘邦,然而在临死前,刘邦却仍然下定决心要除掉樊哙,这究竟是何缘故?其实,这真相令人心寒,因为樊哙的实力实在是太过强大,刘邦始终对他抱有深深的忌惮,因此不惜下狠手要除掉这个潜在威胁。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樊哙的才能过于出众。不仅如此,他在政治上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在刘邦攻克咸阳之后,面对眼前的金银财宝和众多美丽的女子,樊哙果断提醒刘邦:“您究竟是想要统治全天下,还是仅仅想要眼前这些丰富的物质享受?”这一句至关重要的话,有效地打消了刘邦的享乐之心,显示出樊哙非凡的政治智慧。如此不为物质诱惑而动心的人,其野心与决心不言而喻,这也是为什么刘邦对他心存惧意的原因所在。
展开全文
此外,樊哙在军中也享有极高的威望,仅次于韩信与周勃,他通晓兵法,战斗能力极强,几乎可以称得上是文武双全的全才。而更让刘邦感到不安的是,樊哙对吕后的支持。令人痛心的是,出于对樊哙的忌惮,刘邦最终选择了在临终前杀掉这个曾经的救命恩人,只因为樊哙和吕后站在了一起,刘邦不惜背信弃义,真是小人行径。
同时,刘邦非常宠爱戚夫人和她的儿子赵王如意,心中担忧自己死后,樊哙可能会对她们二人施以不测之手。因此,在临终前,刘邦下定决心,采取任何手段将樊哙铲除,以确保自己心爱之人的安全,以及刘氏江山的延续。一方面,他为了保全自己的皇位,另一方面,也是在尽力保护他的妻子和孩子。
在众多评论中,有人认为刘邦是残酷无情的,而也有人认为他是在被迫的选择中挣扎。权力的诱惑,有时能够使人失去理智,疯狂至极。那么,面对这样复杂的历史情境,作为后人,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刘邦的行为呢?他的决策背后,折射出的又是怎样的人性光辉与阴暗呢?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