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杻”或是流苏树

“杻”或是流苏树

《诗经·唐风·山有栲》中的“隰有杻”和《小雅·南山有台》中的“北山有杻”之 “杻”,古人说是檍树,但今人不知檍树为何木,有的说是田麻科的一种乔木,有的说俗称菩提树,有的说又名木橿、万年木。

《尔雅·释木》:“杻,檍”。郭璞注:“似棣,细叶。叶新生可饲牛,材中车辋,关西呼杻子,一名土橿。”

《说文解字》里没有“杻”字。据《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里的“𣚍”就是“檍”。

《说文解字》释𣚍:“梓属。大者可为棺椁,小者可为弓材。”

陆玑《毛诗疏》释《唐风·隰有杻》:“杻,檍也。叶似杏而尖,白色,皮正赤。为木多曲少直枝,叶茂好,二月中叶疏,华如练而细,蕊正白。盖此树今官园种之,正名曰万岁,既取名于亿万。其叶又好,故种。共汲山下人或谓之牛筋,或谓之檍。材可为弓弩干也。”

以上三处古籍都说“杻”是“檍”,但从对其特征描述来看,郭璞《尔雅注》和《说文识字》可能指的是同一种植物,而陆玑《毛诗草木疏》明显不同,我们只能分开讨论。

《尔雅》说杻是檍,郭璞说檍似棣,细叶。据《尔雅·释木》,棣是指常棣。我在《<诗经>中的常棣、常、棣》一文中得出的结论是常棣即今之毛樱桃。古人有时称唐棣等为棣属。

《说文解字》说“𣚍(檍)”是梓属。现代植物分类学里的梓属植物我国产4种,即楸、灰楸、梓、藏楸。其中楸、灰楸、梓《诗经》覆盖的地区均产,但这几种都没有“杻子”、“土橿”的别称或俗名,其叶较大,不似棣;其木质硬度不大,韧性较差,不适合作车辋弓材。再者,楸、梓之名古已有之,古籍里未见楸、灰楸、梓与“檍”字有任何关联。许慎《说文解字》所说的“梓属”,不是现的梓属。

现代的植物分类学中,没有叫“杻子”和“土橿”的种名。樟科有一种山橿,别称大叶钓樟、木姜子、甘橿、钓樟、野樟树等,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产河南南部及以南诸省,当时的南阳唐国可能有产。但其叶不像毛樱桃,而有些像唐棣。《说文解字》说的“大者可为棺椁,小者可为弓材”或是指此种?

壳斗科有一种橿子栎,是半常绿灌木或乔木,木材坚硬,耐久,耐磨损,可为车辋。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等省均产。但其叶也不像毛樱桃。柞木类木材似不适宜做棺椁。

湖南沣水一带管金缕梅科的檵木叫土橿树。檵木的花有点像流苏树,花期在农历二月前后,白色。近些年北方公园绿地多有栽培。但檵木通常成灌木状,鲜有小乔木状,难成棺椁、车辋、弓干之材。据《中国植物志》,山西、河南、陕西等地不产。

有的《诗经》译释将“杻”和“檍”解释为田麻科的一种乔木,其根据应该是陆机说的

“叶子似杏叶而尖,白色”,“蕊细,白色”等特征。田麻科即今之椴树科(锦葵科),该科椴属的华椴、蒙椴等其叶形有点儿像杏叶,背面多呈灰白色,但不像形叶有光泽。花蕊如短线呈放射状,花瓣卵形,较小,初开时白色,花老则边为黄色。其木材硬度较高,木纹细,韧性强,不易开裂。但椴属各种都是主干通直,不是“多曲少直枝”,花期七月而不在二月,树干皮均不是红色。能否做车辋和箭干不得而知。

陆玑说“杻(檍)”谓之牛筋,现俗称牛筋的树有两种:

一种是山胡椒,河南等地俗称牛筋树。山胡椒是樟科山胡椒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8米;树皮平滑,灰色或灰白色。该种和上述樟科的山橿很相似,但花似桂,很小,黄色。不是“华如练而细,蕊正白。”

展开全文

一种是木犀科的流苏树。流苏树有的地方称牛筋子、牛筋树。落叶灌木或乔木,高可达20米。叶片革质或薄革质,有点像小叶女贞。花白色,花瓣窄长,犹如剪裁的的一般,密集。花期阳历3-6月。果椭圆形,呈蓝黑色或黑色,有点像女贞子。《中国植物志》说其花、嫩叶晒干可代茶,味香;果可榨芳香油;小树的茎干多成红褐色或黄褐色,通直有韧性,用作弓弩肯定没有问题。木材可制器具。因其花、叶美丽,现各地多作绿化栽培。

济南历城区彩石镇有一棵千年流苏树,其树高约17米,树干直径一米有余。当地人有的叫它降龙木,有的叫牛筋树,也有人称其为菩提树。据当地村民讲,其树木质坚硬,断面呈丝状射线纹路,几乎看不到年轮,树枝极难折断,故当地人俗称牛筋树。孟府里也有一棵300多岁的流苏树,是游客必看之景观。每逢花开季节,白花簇拥,如飘素练,确有万千气象。

如按陆玑的解释,“杻”或是流苏树?但流苏树的叶子不似杏叶。

有的《诗经》译释将“杻(檍)”解释为菩提树。菩提树是桑科榕属常绿乔木,虽然其叶似杏叶而尾尖,但只在广东、广西、海南等近热带地区和热带地区有栽培。这里的“菩提树”尚或就是俗称菩提树的流苏树?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数据